安信12娱乐
本文转自:镇江日报
袁军辉
周日,有幸聆听全国特级教师、情智教育创始人孙双金的主题讲座《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》。讲座多次提及《西游记》著作中的唐僧。我的育人观点与孙老师不谋而合,那就是——为师不妨学学唐僧。
为师不妨学学唐僧念紧箍咒。班级的孩子在老师眼里也许是四十分之一,但在每个家长眼里是百分之百。孩子们走进校门,老师们要给他们试错的机会,但如何通过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》《八礼四仪》这些规章制度“紧箍咒”来引导和约束、帮助班级里的这群“孙猴子”认识到错误,从而激发内心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力?一直以来,学校都在沿用“36个好习惯伴我行”校园班级公约,目前已更新为第三版。每年都在孩子当中征集内容,比如“作业考试审题仔细,认真书写不潦草”“活动游戏讲合作,共同成长乐无穷”“每次吃饭有讲究,定时定量不挑食”“家里事情主动做,父母夸我真能干”……好习惯文字配上学生身边好榜样的图片,让孩子“有章可循”,更有看齐的表率,让紧箍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为师不妨学学唐僧借力打力。当桀骜不驯、我行我素的孙悟空,在西天取经过程中不服管教,唐僧从观音菩萨那里借力得到紧箍咒,确保取经旅程能够顺利进行。作为教师,应该善于向其他学科教师、班主任借力,全方位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、心理特征、兴趣爱好、家庭状况,针对性地为孩子们提供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。作为教师,应该善于向家长借力,充分利用家长会、现场家访、电话、微信等多种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,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,为家长提供个性化的家庭教育建议,用真诚的态度建立起家校之间的信任和默契,借助家长的合力一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。
为师不妨学学唐僧目标坚毅。唐僧的目标是去西天取得真经,虽然遇到了千难万险,但他从未放弃过。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:“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。”作为一名教师,应该清醒认识到,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育人更是一项慢的艺术,需要大家树立知识、技能、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目标,时时、处处、事事都应该以身作则,展现出积极、乐观、向上的为人处世态度,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学生。在教育过程中,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挑战,比如碰到让他往东偏往西、沉迷游戏不务正业的熊孩子,但是不管问题有多严重,老师们都不应该绝望与放弃,也许柳暗花明、峰回路转就在前方。耐心地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,真正用耐心和信心不断追求育人的目标。